今天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弘扬奉献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是每个青年学生的不懈追求。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杨菲和宋恒锐两名同学曾在疫情来临之前利用自己的假期分别到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地区的乡村小学进行支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雷锋精神时刻在我们身边。下面分享一下两位同学对于支教的看法与感受。
杨菲同学(2019年7.20-8.3):
很荣幸能够在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之际,将自己支教的一点感受写在学院的公众号上。
起初我对于支教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媒介,当时的了解并不深,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公益性慈善活动。步入大学后,想去支教的想法也一直没有动摇。指引我去支教的有一股重要的力量,那就是——雷锋精神。作为第一批00后的我们,从小便被教育要学雷锋、做好事,传承“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精神。让“志愿者”这三个字印在我的身上,刻在我的灵魂中。上大学之后,自己能支配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我多次积极投身于校级大型活动的志愿者中。可以说志愿活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直到2019年6月,偶然看到青协在招募暑期支教团队志愿者,我立刻报名,从面试到试讲,一路破关斩将,终于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
刚开始课堂上秩序混乱等这种现象很普遍。要避免这种课堂乱象,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改变规则,引导孩子们改变行为。我改变了之后备课时的出发点,我在备课时思考的是:我希望这门课能引导孩子做什么样的行为,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意识。我们如果以教育者的身份和孩子相处,就更需要用心去设计好的制度,去鼓励他们分享合作、思考探索,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赞赏他们对同伴的帮助和善意。
你让我看见我/我让你成为你/你梦着我的梦/我写着你的诗/你点亮我的天空/我闪耀你的眼睛/从此/山谷里多了一片/彩色森林
宋恒锐同学(2020年1.11-1.20):
我上课的时候,孩子们整整齐齐地说老师好,很积极地回答问题,这种帮助别人的感觉真的很奇妙,虽然那里条件艰苦,但是我的心灵前所未有地轻盈与充实。
每天起床去学校生火,打扫教室,晨练,给孩子上课,生活简单而规律,我觉得这是一段洗练自己的旅程,二十岁,在群山深处,一个闭塞的村庄,作为老师,和孩子们在冬天里共度一段时光。
最后那天早上,我坐上回程的车,驾驶员大叔踩下油门,我看着后视镜里越来越远的村庄,默默说了声谢谢。
在这片土地上我真正理解了奉献的意义与力量,它并不只局限于支教或者其他限定的条件中,日常小事也有许多奉献的机会,比如保护楼下的草坪,捡走地上的垃圾,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等,我们要做的只是去激发与提升自己的奉献精神,尽力的去帮助他人。
疫情还没过去,山村里的孩子们的教育条件本就不够好,如今更是没法上学困在家中,我会建议他们多把精力用在读书与学习上,同时注意保护自己,我希望他们能够越来越好,有一天靠自己的力量立足。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我院的杨菲同学、宋恒锐同学,充分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秉承雷锋精神,书写着自己的成长,让他们、让我们都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